核心提示:“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有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如此的美景,让人们很难想到在汉口新江滩建成之前,这片土地还是常受水患...
“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有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
如此的美景,让人们很难想到在汉口新江滩建成之前,这片土地还是常受水患侵扰、直接影响武汉防汛的一大险滩。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武汉市江滩被抢占了184万平方米,堆着许多垃圾、瓦砾和违章建筑物,大量建筑物阻水,抬高了长江水位。“挤占水的空间,水就会将你逼进尴尬的境地。”由于防汛意识的淡漠,武汉江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不到防御水患的作用。
近年来,武汉市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从本世纪初开始,武汉市对武汉江滩进行了防洪及环境的综合整治。汉口江滩仅第一期工程就搬迁了58家企事业单位,拆除各类阻水建筑物9.6万平方米,使往日一片芜杂的景象得到了改观,并清除了江滩的垃圾,疏浚了河道,培育了自然生长的植被。一旦遇到洪水,江水可以直接从上面流走,被淹没的植被能够进行再次种植。
作为一个名称,外滩起源于1843年西方殖民者在上海黄浦江滩地修筑的马路,称为thebund,中文翻译即为外滩。
人们对外滩的回忆,其实是根植于对繁华的一种怀念。在人们心目中,繁华本就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对武汉 人来说,繁华更是“大武汉”这个名词中的应有之意。
漫步在汉口沿江大道上,从江汉关到市政府办公楼(前德国领 事馆),12幢风格各异的百年老建筑连绵排列开来,每一座建筑的形成,都会固化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而建筑和建筑之间则构筑了一个城市空间,把过去和现在全都纳入其中,同时也暗暗昭示着未来。
从一个路口走到另一个路口,像一本书翻过了一页又一页。这本书所要讲述的是武汉已逝去岁月中最繁华的一段往事,那是作为近代历史上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和贸易中心的武汉,也是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之一的武汉,而见证这一切的就是江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