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北京BJ60十一版(五座)铺装道路试驾试乘感受如下: 开篇引言,作为消费者心中的BJ60往往比厂家“100万内最舒适的越野车更加真实和有料,它应该是一辆什么车呢?应该是一辆全面周到的车?舒适有品的车?能伴你长途跋涉、穿山越岭、纵横驰骋、安全抵达的车?它是否真的“家玩”俱到?就来一试!试驾及载人状态,...
北京BJ60十一版(五座)铺装道路试驾试乘感受如下:
开篇引言,作为消费者心中的BJ60往往比厂家“100万内最舒适的越野车"更加真实和有料,它应该是一辆什么车呢?应该是一辆全面周到的车?舒适有品的车?能伴你长途跋涉、穿山越岭、纵横驰骋、安全抵达的车?它是否真的“家玩”俱到?就来一试!
试驾及载人状态,车内三至四人,多人多次试驾,全程闭窗,铺装道路有些不平整和颠簸的路段,前排后排均有驾乘体验。
·驾驶位及视野,主驾座椅承托合 体腿托支撑足,可调幅度大,试驾中感觉整体舒适。视觉状态很高,整体视野很好,因为坐姿可调高,且下冲的机盖视觉,长机盖对视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开起来之后会很快忽略。在倒车和打灯拐弯时会主动提供中控屏幕360度全景视角影像,对旁侧情况有足够的监测。玻璃减速性良好。W-HUD非常清晰,位置有点偏下,观察需要调整较大视角,转速数据压着速度数据显示不太便于观察或可调。腿托和航 空头枕比较舒适实用。4.5分(符合期待4分,远超预期为5分)
·方向盘,轻,握感好,单手容易打,转弯自动回轮及时,手感反馈比较少,相比经济和舒适模式,运动模式虚位很少,基本随打随动,指向性良好,S急变线容易控制。4分
·动力和加速,对于23吨以上大重量越野车来说,动力肯定是有需求的,需求多少真是因人而异,但动力足肯定加分,动力弱自然减分。之前有人吐槽60“动力既无聊也无嘈”,真实试驾时俩模式确实无聊了,舒适模式适合慢慢开,经济模式适合跟车不着急,不再多说可以自己试驾体验。重点说说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下油门脚感全程都比较偏沉,要使点劲踩,特别是大油门过后会感觉踩的有点累人,在运动模式下油门和升降档明显更积极,大油0起步并不算凌厉,有一点迟滞,会不会是48V发挥着作用?迟滞不多,如果直接踩到底2H纯后驱会有一点点抬头,发动机开始吵起来,直接顶到最大噪音保持,看抬显0-100自己心数大概有11.5秒以上。在中速途中轻点油门想提点速,动力响应不够积极,还是要多踩才有;中速如果松油,立即掉速:如果持续中度踩油就会比较积极但不存在爆发力,属于动力输出平顺的范畴;大力深踩发动机哦呼呼呼地叫着才能带上劲头,但动力很快接近平台升速乏力。对于超车,即使是运动模式恐中高速超车时后半段会有信心不足的情况。在中低速急油大踩时运动模式会有一点点迟滞感,之后有一些推背感,提速在正常水平,最显著的还是发动机的噪声。发动机可靠性稳定性只能交给时间。个人感受和驾驶习惯多有相关,建议上马力机测试实车数据。2.5分
·变速和平顺,多人驾驶分别在经济模式、舒适模式、运动模式中多次模拟时快时慢、给油收油,均没有感受到颅挫,除了动力不足最分神,没有出现其他让人分心的异动,总体非常平顺,变速箱的调校也是根据模式有明显的差异。4分
·发变匹配,如果抛开动力不谈,去体验变速的性能,是不是很无聊?试驾中因发动机无法提供更充沛的动力和对变速响应更极致的需求,总有仅此而已、意犹未尽之感!采埃孚纵置8AT的优秀品质不能在60上体现出更高的应用水准,对于有动力需求偏好的驾驶和操控并不友好,一低一高,不能物尽其用比较遗憾。3分
·弯道支撑,因为车身高,转弯时车内感知的侧倾属于相对明显的状态,车身姿态上前悬更硬,支撑调节更快,后悬的压缩更大更深,调节时间更长,低速转弯虽然支撑积极,低速入弯出弯较畅快,但对于乘坐者来说一定会与高级轿车的平顺弯道感有明显差异,需要适应。不知上市车悬架调校是否还能更上一层。由于路线不允许,没机会去尝试中速和高速入弯出弯,未能体验悬架支撑的极限状态。暂给3分
·带速S急变线,50~60时速下可以做出稳定的、较快速的急变道动作,基本满意,但相当生硬,变线动作越快,越不顺畅越不从容,有明显较劲的感觉,这可能与硬派大梁结构和自重大直接有关。变线过程后排乘客整体没有特别的不安不适感。期待更专业的麋鹿测试数据。3.5分
·刹车制动,制动属于灵敏积极的范畴,刹车脚感轻,制动过程不软不硬,没有渐变感,脚下没有什么反馈,试驾中制动是否线性感知不充分,可能是初中段脚感轻反馈少造成的,初中段控制基本平稳,比较有信心。如大力深踩好像有跳级触发,制动加力刹停,会伴有防抱死启动的暴击振动和声音。正常刹停在最后阶段都有强点头和强回弹动作,不太舒适,不容易适应。4分
·姿态和舒适,作为硬派越野的一员,60没有整体桥常有的前仰后合的大船感,给油收油车身姿态都比较稳定,整车姿态紧致,行驶中很少出现点头、抬头和左右摇晃的感觉,但是二排乘坐并不十分舒适,主要原因可能是二排座椅填充偏硬,清晰传达了悬架和减振快速支撑时的每个微小动作,悬架偏硬的属性容易将路面的不平整传递到全车车身,后排相对主驾和副驾明显更差些,有点减分,如果减振可选配CDC减震器应该会有更高级的体验。3.5分
·减振和舒适,遇颠簸减振处理的很迅速,衍生和次生的振动很少,处理的效率很高,但处理的不干净,在车内尤其是坐在后排最明显的感觉是路面的颠簸被处理了一次又一次,旦没处理干净,轮下有振动会被清晰地传递给你一点点,噔.噔.噔地一次次轻弹着,缺少了高档车的质感和静谧,大概率属于底盘和车身NH范畴的问题。建议厂家找到原因或提供CDC减振器选配改善。3分
·空间、座椅和床车,与巨大车身相比较车内前后空间会有感受上的落差,主要原因除了发变纵置布局,五座款二排座椅为固定不能前后移 动而带来的乘坐空间限制也是原因,整体空间在同级别中算中规中矩并不突出。最舒服的座椅在前排,填充物的软硬和包裹性差别明显,对于“家玩”概念的体现明显有不足。二排座椅坐垫长度仅47c对腿窝支撑不足比较明显。座椅按 摩试驾车没有装配,没能尝试。二排座椅能放至纯平直接作为床车是普遍的好评,但因为中 央扶手箱对前翻坐垫的硬性阻挡,整体床车纯平空间总长只有177c,空间局限性很大。3分
·内饰用料与豪华感,塑料感比较多,突出在方向盘、中控、边角控制键、出风口、小配件;仿皮用料比较多,仿皮座椅手感单薄滑 溜,档次上不去;内饰用料质感都有待提高,大体是14~0万自主品牌的内饰状态,与宣传的豪华差距明显,纵向比较自己的越野产品还说得过去,但横向比较其他自主品牌,60内饰毫无竞争力!好在还有设计和格调能找回点感觉。2.5分
隔音和静谧性,隔音降噪厂家肯定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前排相对更安逸,机舱大体积的隔音件用料很足,突出用在发动机隔音上,因为发动机存在特性的固有的运行噪音,所以只要踩油转速拉高就会有明显的噪音传入车内,虽然厂家是尽力做了阻隔抑制,但依然可以在驾驶位、副驾驶位明确听到。而后排车窗、尾门车窗大面积没有双层夹胶玻璃的加持,也能明确听到踩油时的噪音从侧后方传入。后排相较前排十分不安静,正常行驶中后排也是持续性噪音最大的区域,这种前排后排的差别不太能让人接受,“家玩”再次扣分。不佳的静谧性大概率会在行驶中影响音响的音质音效,未来如果更换越野AT胎出行,胎噪的影响一定会显著增加。整车的静谧性比较北汽之前越野车产品进步可能是明显的,但依有提升空间,比如前窗、后窗均配置双层夹胶隔音玻璃是比较上佳的做法。2.5分
试驾中还关注的配置:
·十一版音响状态达标,静态和低速行驶下,燕飞利仕12喇叭音响,比成都展车时效果显著提升,试驾车音响效果良好,三频比较均衡,功放推力足,声场比较准确,符合中高档车载音响状态(还需观察正式上市60的实际表现)。
·试驾车没有装配按 摩功能,简单再说一下展车和试驾车座椅的状态。与前排座椅填充软、填充薄而产生了包裹性不同,二排座椅填充厚、填充实、坐感硬、支撑好,但包裹非常不足,长期乘坐的舒适度不好评价,且会传递车身减振处理后的剩余弹跳(还需观察正式上市60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