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锐安装原装附件行车记录仪


说到随车必备品,行车记录仪应该算一个。几场引人注目的交通案件,令“碰瓷”这个词火了起来,行车记录仪也一跃成为很多车型的标准配置,在产生纠 纷、异议时,记录仪就是最公正的“法官”。
然而,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强迫症”患者实在难以抉择。拍摄效果清晰的,感觉画质产生了畸变;大广角镜头的,夜间拍摄功力又有所欠缺;不好好做记录仪,整合雷达***、导航的也比比皆是。。。直到有一天,原装附件行车记录仪上市了。 看过商品宣传,我决定入手一台,主要是满足了我对行车记录仪的需求和原厂情结,权当是给各位车友打个前站。 打开包装,一共这么些物件,其中连接线是直接接在保险丝上,不会占用点烟器接口了。 先看看巴掌大小的记录仪主机。 整体设计风格很“原厂”,谈不上多奢华,但是边边角角做工都很不错。 一侧的旋钮可以调节镜头的角度,多数情况下,中间位置就可以。 关于镜头,就说三个参数,1080P、150大广角、F2.0大光圈。侧面也说明,与部分千元记录仪相比,它要升级进化的路还很远。
-------分页-------
记录仪背部(相对来讲)只有2个按钮,最上面是状态指示灯、其次是锁定键和开机键。 记录仪与车身连接为一体,正常摄像记录的时候,当车身出现碰撞而产生震动时,记录仪会将该段拍摄视频进行锁存,不会在重复记录时被自动覆盖掉,以自动保留视频证据的安全。此外行车记录仪也多有手动锁存的功能,当预感前方车程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时,事先将该段视频进行加锁保存,同样不会在记录仪循环摄影时所覆盖掉。 N年前,我相中过一款某浦OBD接口的记录仪,可惜价格太贵了,也有一些品牌采用降压线的方式实现保险盒取电,不得不说,不占用点烟器借口甚是便捷。 看似很复杂,其实四个插头对号入座即可。 记录仪采用了SD卡存储(大卡),是我的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读说明书也是学习。
-------分页-------
翻到斯柯达车型页,需安装位置是F25和F40,对应电流是30A和20A。 我又翻开了全新明锐的说明书,再次确定是这2个位置。 以前虽然安装了一拖三,但一到自驾出行时,需要点烟器接口的设备实在多。 去年双十一买的某拍记录仪,体积小,效果尚可,但很多时候连接手机吃力,而且记录仪发生过漏秒的情况,导致去年一次小事故时,没有证据。 到了说拜拜的时候。 全新明锐的保险盒在驾驶员储物格里面,而不是很多人想当然的侧面。 先看看保险盒里的默认布局。 小师傅很认真,即使看说明书,也得自己逐一验证。 将记录仪线接头直接插 入保险丝盒,原位有保险丝的,插到接头侧面预留口。 大功告成,其实只要不特别“手残”,整个过程都可以自己DIY。
-------分页-------
接通电源,试试记录仪。 下载APP,搜索记录仪名字的无线,连接后就可以观看实时视频或者修改各种设置了。录制的视频可以直接分享给小伙伴,是加分项。 这样看清晰度还算凑活,一会出去溜溜看看实际效果。 因为右侧我安装了高速ETC,所以再放记录仪有点挤。 一番比量,决定不安装线束套管了。 确定位置后,撕开背面胶贴。 叮~完工,此处工作是我亲自出手的,不赖吧? 从驾驶席看过去,也是都被遮挡住。 当然,瑕疵就是从ETC旁边走了一段明线。
-------分页-------
进入尾声,收纳多余的线材。 全部捆好,塞进了A柱里。 复原A柱。 底下的余线准备绑在保险丝盒的旁边。 最后一步是复原驾驶员储物格。 和复原驾驶员侧盖板。 从外面看,很威武、也很精致。  原谅我到最后也不知道3块3M泡沫胶是干嘛的。 简单通过几张图,看一下记录仪的性能吧。 首先是雨天,与前车距离大约25米,车牌可以看清楚。 公交车右侧车道的出租车也能看清车牌。
-------分页-------
150度大广角覆盖三条车道,而且都比较清楚,范围还可以。

用手机在同样拍一张,对比一下两者不同吧。 夜间打开近光,30米外的车牌模模糊糊看不清楚,看来,还是有弱项的。 白天看看面前的大楼,可以发现边角还是产生了些许畸变。小结:原装附件行车记录仪的主控芯片不知道用的哪款,但通过一周的体验,感觉总体比较流畅。反复连接、断开操作,也不会发生无法连接情况,这比以前的某拍要好很多。停车监控、碰撞锁定等功能比较丰富,实用性强;清晰度方面还算可以,但是没经过“变 态”些的测试,比如进隧道,忽明忽暗的环境很是考验记录仪的成像清晰度;镜头是记录仪的关键部件,据官方介绍是进口6层全玻璃镜头。150度广角既不会太大,也不会小到看不见两侧;与手机智联功能很不错,既可以实时拍照、回放下载,也可以一键分享,与好友互动,可惜没有某拍那种实体拍照键,在驾驶的过程中去点击屏幕的拍照图标,还是有些不方便的;最后,既然采用了无屏幕式设计,希望它的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总体来讲,这款记录仪还算符合它的“身价”,继承了原装附件的精致设计,如果近期你恰好需要一台记录仪,那么可以试试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