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七年哈佛H5大保养
前言:最近疫情肆虐,我下沉到了防控第一线(非医务工作者)夜班为主,所以利用白天大保养下家里的哈佛H5。 由于当时购买的是搭载三菱4G69S4N型2.4L发动机的四驱带差速锁的版本,所以这次大的保养应该包括变速箱油,前桥、后桥、防冻液的整体更换,本着严谨负责的原则,利用空闲时间收集一些维修资料是真的,因为这车的原厂手册我找不到了。
早在春节前就搜集一些关于这台搭载三菱4G69S4N发动机的H5的资料,但是保养手册里有的写的也都有不少差异,不同版本之间都有差异,所以没办法只能对比得出结论。
费了很大的力气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份比较靠谱的资料,结合查到的资料确定了这次保养的内容:1、防冻液更换(总用量7.2-7.8L之间),2、变速箱油要求是2.5L,实际也有加3L的,所以按照3升准备。3、前后桥油分别是1.4L和2.7L,至于分动箱油和电控拨叉处有资料显示可以终身不换,而且用到四驱的时候较少,所以重点还是更换防冻液、变速箱油和前后桥油。
除了各种油液的更换外,其实更想注意各个螺丝的扭矩力度,毕竟符合原厂要求的才是最好的,否则就是没规矩不方圆了。
之前购买的扭力扳手(0-300牛·米)、24号套筒(松动变速箱注油、放油螺栓,前后桥注油螺栓,不知道为什么前桥的放油螺栓是个3/8的方口,这点设计的很奇怪)、15号套筒(其他用)、3/8转1/4的接头(因为我的另一组套用是1/4的)基本的工具准备的还算齐备。大儿子和小儿子可能都是受到了我的影响,对这类动手的工作都很有兴趣。
老实说但凡干事难免就会出问题,本来也没有打算一个中午就把事情做好的,但是我没想到的是一中午时间仅仅就把防冻液更换了而已,在准备换前桥油的时候还发现所购买的24号的套筒扳手长了一些,真不知道是长城设计的问题,还是五十铃原型车就有问题,保养的时候总有不顺手的地方。不管怎么说物料买了,能进行的项目还是要往下进行的,先说说更换的防冻液吧? 首先更换防冻液操作,两桶4公斤的-45度防冻液,两桶5公斤的纯净水用于清洗水箱(实际蒸馏水或清洗液更好),在这个项目中可以说不用套筒,但是拆卸下护板和副水箱分别要用到13号和10号套筒,所以一套工具备齐。
吐槽一点,我发现由于H5的车比较高,所以这个千斤顶很难用,想通过千斤顶把车顶起来再支高轮胎,结果费劲的很,最后还是铺好九格砖自己开上去的。
车开的不是很正,但也够用,不过一定要固定好,否则车子动了人在车下结果不堪设想,总之一定不能出现各类危险是真的。
-------分页------- 前轮支起两层九格砖大概抬高13厘米的高度,为了安全考虑后轮前后都进行了固定,不管怎么说稳定度应该是不错了。
打开前机盖后并没有着急打开水箱的盖,等打开放水口后再打开水箱盖,因为先打开水箱盖放水口的水压会急剧加大,出 水特别猛。
13号套筒先松开下护板的螺丝??,虽然原厂的护板只保护了前部一小块区域,但是日常的保养基本上都要拆掉,这点设计欠考究,关键是分动箱的位置大面积的暴 露着。 前部左侧的水箱放水口,更换防冻液一般都是这个口放水,但是据说拆卸下水管效果更好,但是因为没有防水密封胶所以还是从这个口放水就好了。
大水桶接放出的旧防冻液,这类宽大的桶口还是比较好用的,后边更换变速箱油的时候就因为接油口过小而变速箱油又过稠而造成外溢的现象,教训呀!
下边水桶准备好之后,轻轻松开水箱上部的盖子,虽然有防备,但是还是没想到松开水箱盖之后下部的防冻液还是猛的流了出来,虽说没有洒到人的身上,但垫的纸板全弄 湿了。
玻璃水加注口后部就是防冻液的副水壶,拆卸副水壶不是很容易也不是很难,不过还是有个加长套筒扳手比较方便。
10号的套筒扳手准备拆卸副水壶,专业工具事半功倍。
副水壶侧面的螺丝松起来比较方便,几下就松了,注意把螺丝保存好,不然单配螺丝就非常耽误时间了。
副水箱底部还有一个螺丝,这个上的劲头比较大了,松的时候费很大的劲头,感觉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安装。
等待旧防冻液放干净的时候,先不急着加新的防冻液,用纯净水清洁下水箱还是比较好的,当然也可以用水箱宝或蒸馏水。注意提前把水箱口的放水阀堵上,一桶4.5L的水就加满了。
加注纯净水后打着车辆进行怠速运行,必要时刻也可以轻轰油门,一般一分多钟后再让车怠速十几分钟使车电子扇转动,形成散热大循环,待车辆冷却后等待5分钟后放出冷却水。 等待冷却水放净后再加入防冻液,结果用纯净水多清洗几次会更好,但是一般都很少那样操作,这次选择了-45度的冷却液,可以使车辆的适应范围更广。
-------分页------- 在水箱和副水箱内分别加注防冻液后运行车子,还是等到电子扇启动后等五分钟发动机冷却后再打开加注口进行补充防冻液。同时也注意副水箱内防冻液的高度。
等待冷却的过程中读了一下写在空滤壳子上的空滤更换和保养要求,原来每3000公里要维护一下的,用气 枪吹吹或者磕磕都算养护,看来平时的更换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一中午了,家里的儿子们都醒了,所以第一阶段先完成了这台车的防冻液更换工作,算是这次保养工作的第一步吧! 已经过了几天了,第二次又决定先把变速箱油进行更换,图中三个灰色小壶里就是75W90的GL4合成手动变速箱油,保养参考里说是2.5L,实际使用量也差不多。
换油操作的第一步依旧是把车支起来,由于需要从变速箱里放油,所以这次没有像上次一样仅仅支起了前轮,网友的经验证明更换变速箱油车最好还是平的好,这次把四个轮子都垫高了一层九格砖??的厚度,大概6厘米的样子,略显不足的就是这次车下操作的空间有点拥挤,这类油水更换的作业最好还是在地沟内进行为好,有些扭矩安装不规范的螺丝拆卸比较费劲。
更换变速箱油首先放出陈旧的变速箱油,大概上午10点,温度大概2-3摄氏度的样子,不知道是变速箱油过于陈旧的原因,还是天气太冷的原因,这时候放出来的变速箱油非常粘 稠,一个可乐瓶口粗细的漏斗居然都堵上了,总而言之确实很有必要进行这次保养了。
图中马桶盖上是变速箱的放油螺栓(左)和注油螺栓(右),放油螺栓上黑色的是磁铁,而磁铁上则全是碎铁渣子,无论是放油螺栓还是注油螺栓都擦 拭干净准备安装时再使用。
水桶内就是放出来的部分旧变速箱油,确实脏的不行不行的了,记得2-3年前家里朗逸更换手动变速箱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稠,不过保养的地方离家5公里左右,也可能是车跑热了。
当变速箱内的旧润滑油放干净之后首先准备安装放油螺栓,放油螺栓需擦 拭干净,24号套筒搭配扭矩扳手进行安装操作。
根据保养手册的要求,放油螺栓和注油螺栓的扭矩要求都是30-50牛·米的要求,实际安装严格安装保养手册的要求,扭矩扳手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于手动油泵的外筒比较粗壮,所以只能用饮料的玻璃瓶先乘放变速箱油,由于饮料瓶也仅仅是1.5L的容量,所以变速箱油也分三次分别加入,大儿子确实长大了,后两瓶油都是大儿子帮我送到车下的,各种工具也是帮我传来。
-------分页------- 通过手动泵不断的把变速箱油泵出,黄澄澄的变速箱油不断的注入到了变速箱内,一会儿就把三瓶(1L装)变速箱油注入。
待加注口略微渗出一些润滑油的时候说明加油完毕,这时准备好的螺栓,一手将加油管拔 出,另一手及时拧上变速箱油加注口螺栓,防止润滑油过度外溢。
换油完毕后按照保养手册的要求使用扭矩扳手,按照要求的扭矩拧紧变速箱油加注口的螺栓,之后使用油污清洗剂清洗变速箱上的油污,擦 拭干净后完成变速箱润滑油的更换保养作业,作业完成后试车。
在村里进行了简单的试车,变速箱换挡顺滑不少,特别是2挡挂入明显轻松不少,我想这类车的原厂变速箱油肯定比较不讲究品质,所以造成了变速箱油陈旧后换挡感受不好,我想这次选择的合成润滑油还是有一定品质的,特别是耐久性方面。
变速箱油更换完毕后就是车桥油的更换了,客观的说从我搜集的资料来看似乎这台车的车桥润滑油的选择也和环境有一定关系,所以最终参考网友帖子里选择润滑油的规格作出的选择。 查到的资料显示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对于车桥润滑油的标号选择也是不同的,不过资料还说LSD版的要用专业的车桥润滑油,关键是也没有个具体的标号选择,还有个疑问就是LSD不是限滑差速器么?家里的H5只是选装了依顿的机械差速锁!所以最后参考网友使用的80W90的道达尔的车桥润滑油选择了这款壳牌相同规格的产品。
前桥在换油作业时出了问题,主要是加注口的位置由于套筒较长所以不能打开,所以前桥油没有完成更换,下面详细说说具体问题。
购买的24号的套筒头有点长,准备放开前桥的加注口的时候明显没法用,外加手头没有24号的呆口或梅花扳手??,在后面尝试通过活口扳手操作时才出现了没办法打开前桥润滑油加注口的问题,真不知道是加注口设计的位置问题,还是套筒扳手的设计问题。
由于我手头的24号套筒过长,而手头又没有24号的呆口或梅花扳手,家里只有活扳手可用,但是这颗我感觉明显扭矩大于30-50牛·米的劲头,这颗螺丝我没法强 硬拆下,所以暂时放弃了安装,毕竟前桥运转的较少,据网友说前桥油在运行4万多公里后依旧不是很脏,而后桥则不然,运行一万多公里后就非常的黑了。
此外前桥的放油口比较奇葩,不是与注油口相同的24号螺栓,而是一颗方口的螺栓,虽然这次放弃了前桥油的更换,但是我依旧不甘心打不开这个螺栓,粗看了一下发现这个方口和3/8的接头差不多,所以就用上了3/8的接头试了试,可以松开。好在是我留了个心眼,没有先打开放油螺栓,因为后边出现了打不开加注螺栓的情况,如果把前桥油放了,而加注不进去,那么结果就是悲惨的了。
试车过后就把九格砖撤了,虽然操作空间挤了一些,但是得益于H5较高的离地间隙,所以依旧可以操作。由于看网友说更换后桥油拆下备胎更方便,所以从后座找出工具后就首先放下备胎准备换油作业。
-------分页------- 拆下备胎后的操作空间果然巨大,堪比在地沟内操作,也为泵油提供了相应的空间。
首先打开加注螺栓,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台车从来没有更换过后桥油,但是后桥的齿轮油加注口螺栓却异常难打开,我个人的感觉就是长城出厂这台车的时候员工绝对没有认真对待,通过扳手外加钢管延长费了半天的劲儿才勉强打开这台车后桥的润滑油加注口,当打开放油口时情况则稍微好一些了。
除了在扳手上加了延长杆外,在拧动前也喷涂了松动剂,说实话有多大用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多少可以润滑一下也是好的。
放出浓 稠的后桥润滑油,这次看到的油比变速箱油略好一些而已,但是依旧比较稠,最后放了半天的才勉强都放出来。
刚刚放出来的变速箱油还不是特别显黑,但是桶内的油就显得特别的黑,而且明显可以看出油液内含有粉沫状的物质。
后桥放油螺栓和铜制垫片被清洁后的样子,开始的时候螺栓上都有一层黑色胶质的涂层一样,个人感觉根本原因还是润滑油太陈旧了。
最后把清洁过的注油螺栓。
装好放油螺栓后依旧是用大玻璃瓶子和手动泵搭配来注入后桥油,根据保养手册的要求后桥油用量为2.9L,实际使用了2.8L不到的样子,最终4L的车桥齿轮油还剩下1.2L,但是早晚也要把前桥的变速箱油护民行更换。
后桥齿轮油加注完毕后用扭力扳手按照保养手册的要求紧固后桥注油螺栓,严格按照30-50牛·米的扭矩上螺丝,尽管操作空间有限,但是依旧不能阻止严谨的工作精神。
加注齿轮油完毕后依旧用除胶剂清洗螺栓位置后擦 拭干净,更换后桥油后虽然不像更换完变速箱油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相信没有花钱的不是。
最后对这次自己进行的大保养进行总结,首先总结好的一面吧!首先更换了防冻液和对水箱进行了清洗,这些操作对一台开车都是十分有意的。其次更换了变速箱油,带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换挡手感的改善。最后就是后桥油的更换,虽然没有明显的实际感受变化,但是作为一台以后驱为主的分时四驱越野车来说后桥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前驱动桥,所以更换后桥油的意义十分重大!另起一行再说说不足吧!首先是套筒扳手的问题,这次没有更换前桥油,这点疫情过后肯定还是要重新重视起来,毕竟工具和材料都在。还有就是分动箱油和电控拨叉处的润滑油由于使用特点和燃油品质,这次我也没有更换,仅仅是处理了最重要的吉祥而已,总体来说不算精细仅仅是够用而已!